基于NAT技术的数字城市网络构建方案--以数字扬州地理空间框架为例
NAT技术是在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解决因网络爆发式发展导致IP地址资源紧缺的最有效解决方案。端口多路复用NAPT是其应用最广的一种转换模式,大多数企业级局域网用户均通过此方案实现局域网与因特网的互通。NAT技术在有效缓解了IP地址共需矛盾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地址转换必将导致数据交换效率的降低,特别是对于GIS系统调取瓦片数据的过程,应用程序的每一个瓦片请求均需通过NAT服务器重定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运维系统中显示单个瓦片请求的平均延迟普遍在200ms以上。其次,由于NAT服务器隐藏了实际IP地址,故端到端的IP地址跟踪无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给管理员对网络的管理、统计和监控带来困难。因此,在应用NAT技术构建网络时,应充分权衡利弊,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网策略。
数字城市 地理空间 网络构建 地址转换
王勇 徐建新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南京210013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79-82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