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离子质谱单矿物Li同位素分析与应用
Li同位素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两类:一类是整体(bulk)样品分析,即将样品分解经离子交换分离出Li,用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技术测定Li同位素组成。锆石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矿物,可以提供U-Pb年龄、Hf-0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以及Ti-温度计。最近的研究表明,锆石Li同位素有可能成为岩浆成因和大陆地壳早期演化提供重要的制约(Bouvier et a1.,2012)。Ushikubo et a1.(2008)分析了西澳大利亚Jack Hills地区40亿年的碎屑锆石Li同位素组成,发现这些古老锆石具有超过30‰的δ7Li值变化范围,其中一些古老锆石的δ7Li小于-10‰,与红土等强烈风化作用产物的Li同位素组成相当,表明地球在43亿年前就存在强烈的风化作用,具有类似于现今的大陆和海洋。但值得注意的是Jack Hills古老锆石的Li同位素组成明显和花岗岩(-5+10‰,Teng et al.2009)明显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锆石Li同位素组成范围和变化机理,用CamecaIMS-1280 SIMS详细分析了Plesovice和Qinghu锆石U-Pb定年标样的Li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特征。离子图像分析显示,在Plesovice和Qinghu锆石颗粒边部3-10 ym宽的范围内的Li含量比颗粒内部高5-10倍;在80微米范围内,Li同位素组成有很大的变化范围(δ7Li变化34Voo),显示出典型的扩散分馏趋势。因此,很大的锆石Li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可能是在锆石结晶后Li的扩散导致的,并不代表锆石结晶时的Li同位素组成。
锆石 锂同位素 离子交换技术 等离子体质谱技术
李献华 高钰涯 李秋立 刘宇 唐国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11
2014-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