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灰石和硅酸盐玻璃水含量和氢同位素的纳米离子探针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纳米离子探针分析磷灰石和硅酸盐玻璃水含量和H同位素的方法,主要探讨影响纳米离子探针H本底的相关因素、仪器分馏效应和基体效应。使用Cs源进行水含量和氢同位素分析,束流约0.5nA,束斑约l微米。分析时,先用2nA束流对15×15m2的区域进行表面剥蚀2分钟,之后用分析束流对中间的10×10m2的区域进行分析,分析区域最外边约50%的面积不计数(Blanking),避免周围可能的污染。所有信号均由电子倍增器接收。分析标准有磷灰石和硅酸盐玻璃,水含量变化范围为lppm-2.43wt.%。分析标准需制备成铟靶,降低树脂放气对水含量本底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可以进行下面三种设置:(1)跳峰同位素模式,先接收1H-、2D-和12C-,再跳磁场接收18O-或其他挥发性元素,该模式可获得水和其他挥发性元素含量,以及H同位素,单点分析时间约20分钟;(2)多接收同位素模式,同时接收IH-、2D-、12C-和18O-,该模式只能获得水含量和H同位素,单点分析时间约8分钟;(3)多接收元素模式,接收16OIH-和18O-(或其他挥发性元素),该模式可测定挥发性元素含量,单点分析时间约8分钟。在模式(l)和(2)中,12C-可作为污染检测元素,18O-为内标,这两种模式下需要1800质量分辨来避免H2-对2D-的干扰,5000质量分辨避免170IH-对180-的干扰。模式(3)只能测定水含量,6000貭量分辨可避免170-对16OIH-的干扰。仪器的H本底与真空度相关,随真空度提升至5×10-lOtor时,仪器的H本底可降至lOppm。此外H本底与分析的束流也相关,可以通过提高束流/密度来降低H本底。分析时所用的Blanking技术和每个像素的驻留时间对H本底没有影响。不同分析模式下,水含量的校正曲线明显不同。模式(1)和(2)中,磷灰石和硅酸盐玻璃的水含量校正曲线在误差范围内(6.9%)没有差异,且MORB玻璃和磷灰石的H同位素仪器分馏效应在误差范围内(60‰)也一致。相比,在模式(3)中,磷灰石的水含量校正斜率明显高于硅酸盐玻璃。
磷灰石 硅酸盐玻璃 水含量 氢同位素 纳米离子探针
胡森 林杨挺 张建超 郝佳龙 杨蔚 邓力维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29
2014-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