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温石棉体外致突变性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典型温石棉的致突变作用. 方法:将4种温石棉受试物(新疆阿克塞、甘肃茫崖、四川新康、陕西陕南)配制成3个染毒剂量组(50、100、200μg/mL)分别染毒V79细胞,同时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用彗星试验检测其所致DNA损伤(每个剂量组染毒时间分别为24、48、72h);用微核试验检测其染色体畸变(每个剂量组染毒时间为24h). 结果:(1)彗星试验:4种温石棉3个染毒剂量组染毒24、48、72h所致V79细胞DNA迁移距离、OTM、拖尾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染毒48h均比染毒24h增加(P<0.05),染毒72h均比染毒48h下降(P<0.05).(2)微核试验:4种温石棉染毒剂量为50μg/mL时,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毒剂量为100μg/mL和200μg/mL时,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 结论:(1)4种温石棉均有遗传毒性,因此温石棉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损伤机制可能有DNA链断裂和染色体畸变,同时可能存在损伤修复.

温石棉 遗传毒性 突变性 彗星试验 微核试验

叶薇 霍婷婷 邓建军 董发勤 梁博 张青碧

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四川646000;南充市仪陇县人民医院,四川637676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621000 绵阳四0四医院,四川621000 南充市仪陇县人民医院,四川637676 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四川646000

国内会议

第六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198-200

2014-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