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道德判断的加工机制理论述评

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推理的结果;双重加工理论却认为道德判断是情绪加工和认知加工相互竞争的结果,如果个体的情绪加工优先于认知加工即做出道义判断,否则就会做出功利判断.然而,Moll理论就情绪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贡献问题向双重加工理论提出挑战. 研究表明,双重加工理论是在社会直觉模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是对社会直觉的深化和加工,可以说是一脉相承;Moll理论与双重加工理论有相同的地方,表现在都认为道义判断是情绪反应的结果,但是存在争议地方在于双重加工理论认为是认知的增加导致功利判断,而Moll理论认为是情绪的减少所致。简单来说,双重加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中情绪与认知是相互竞争的,当情绪情感占主导时人们会做出道义判断,而当认知推理占主导时人们做出功利判断,即在情绪与认知的竞争过程中,情绪战胜认知则做出道义判断,认知战胜情绪则做出功利判断。Moll等认为道德判断中情绪和认知是相互综合的,道义判断与功利判断中都受到情绪与认知的影响,情绪增多做出道义判断,情绪减少做出功利判断。可见,Moll理论虽然承认认知加工在道德判断中起作用,但倾向于支持情绪加工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

道德判断 情绪加工 认知加工 Moll理论

曹晓君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南充637002

国内会议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2014年年会

成都

中文

199-204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