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空间的时间活化:台湾产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状况初步省思--一个置入地域性文化地景脉络的考察
晚近,产业建筑作为珍贵的文化资产价值已被认识,以台湾来说,即有华山艺文特区、松山文创园区与罗东林业文化园区等的设立,而蔚为结合文创再利用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尽管成果斐然,却仍有再进步空间.其虽已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却比较忽略遗产与新旧文脉的关系、以及再利用得以让空间意义进行辩证生发的效果.本文即希望对台湾既有产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之情形做一初步回顾,除就华山、松烟与罗东林场等案例分析其作法与成就外,亦针对实践操作中“历史”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检讨,期待能将相关案例置入“地域性”(Locality)与“文化地景”(cuLtural landscape)之脉络进行观察,以为后续产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开展出一条重视“历史资产”的可能道路。
产业建筑遗产 资源利用 地域性 文化地景 历史空间
萧百兴
华梵大学建筑学系,台湾 新北 223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52-63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