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东北角南雅边陲农业渔港之文化地景初探
夹处在三貂角与基隆之间的南雅聚落是台湾东北角许多渔港聚落中的一个,其看似淹没在战后现代性的特殊发展之下,却仍具有着因为特殊洋海地质生态与社会历史质素所交缠形构而成的丰富空间性魅力.不同于鼻头等纯粹靠洋海维生的其他海港,也不同于渔矿共生的水湳洞等,南雅聚落不仅透过焚寄网、底刺网等渔业生产方式攫取了洋海的美泽,并在开垦之初即运用山林坡地建立了农业,从而求得了生存的利基,并形构了由渔、农生活交相组织为主要内涵的特殊地域文化及地景,值得对其进行深度发掘.本研究即希望援引历史社会学、人文地理学、建筑学等跨领域聚落研究长期积累的”地域性”视野,透过文献搜集与田野调查,对南雅聚落的”文化地景”进行历史社会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活化再利用的可能作法,以作为未来海峡两岸边陲聚落研究及重新再造的参考性基础.
地方聚落 农业渔港 文化地景 空间布局 地域性
萧百兴 许婉俐
华梵大学建筑学系,台湾 新北 223 中华地方美学建筑协会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94-114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