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峡两岸现代化情境下的佛教建筑发展初探

台湾佛教由大陆闽南移民传入台湾,寺院也移植闽南式样的建筑形式;到日治时期,除移植极富日本色彩的佛寺建筑形式外,也开展了台湾建筑近代化的发展,故研究台湾传统佛教寺院发展脉络,中国与日本的影响均不容忽视.随着现代化脚步往全球推展,现代建筑运动的趋力伴随着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庞大能量,在全世界扩散、累积,从现代化到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建筑现代化」课题成为每个国家、地区与文化圈中,建筑专业领域关注的焦点,并以此来论述其各自的建筑文化发展,以及现代化力量与本土化、地方传统间的对话与折冲.寺建筑本源的院追溯,是观察寺院建筑转化脉络的重要轨迹。透过对建筑功能、布局及寺院主要空间的传统原形的探讨,来整理出迈向现代化的转化模式及呈现的最终成果。石窟寺及塔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建筑的基本原形,而「寺院」则延续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体制,结合佛教教义及礼制,构成中国形式的佛教建筑,并影响及于日本、台湾、香港等汉传佛教之地区。

佛教建筑 历史演变 结构形式 空间布局 寺院类型

高小倩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州350007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161-169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