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的可持续:不同技术条件下可持续的应用研究--以秦皇岛地区民居为例
可持续是现代建筑设计中较为新颖的理念,但其所包含的内容有些与古代中国的营建思想较为接近,中国古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遵循自然,在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人工营建,在这一过程中摸索了一系列的经验技术,本文尝试通过在不同技术条件下对”可持续”内涵的不同理解,并以秦皇岛地区民居传统营建做法及建筑构造进行分析研究,尝试将其中的合理内核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发展.乡土建筑营造技术的形成经过数千年的摸索和积累,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直接相关的。秦皇岛地区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最冷月平均气温为-7.1度,建筑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温防寒,其次是考虑夏季通风和防雨雪措施。民居采用主动、被动结合的方式实现保温防寒的目的。为了抵御寒冷,北方的民居中普遍采用火炕取暖,而烟囱作为主要的排烟设施在进行房屋建造时是需要充分考虑的。秦皇岛抚宁地区采用类似于“跨海烟囱”的形式。
传统民居 建筑设计 结构体系 可持续理念
冯柯 郭娟利 王薇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06004;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343-347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