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末新政时期南京首个公园研究

公园是近代出现的新型城市空间.本文以清末新政2时期(1900-1911)南京的公园建设为对象,研究其出现的背景及所体现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并将其置于近代南京城市变化的语境之中,探讨公园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南京于1908年初兴建第一座公园-江南公园。在一些历史文献中,又被称为“绿筠花圃”、“南京公园”等,从名字即可看出其植物研究之主旨。南京在新政时期先后建成的江南公园、劝业会场及后湖公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以江南公园为起点,依托重要事件次第展开。尤其是江南公园到劝业会场的转变,一方面为建设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是公园寓学于游之功能的更深层次表达。清末新政时期由于官方的倡导,大力推动了该时期服务于本国民众的公园的出现与发展。从江南公园到劝业场,虽有表象的差异,但本质上看都是官方有意识地去创造城市转型中所稀缺的公共空间,并在其中进行知识的传递与引导,以达成改良目的。这是清末开民智的历史语境在公园这一城市新空间中的体现。

公园建设 功能定位 营造特征 清末新政时期

钱轶懿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6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392-398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