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氟化泡沫对牙菌斑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1.23%氟化泡沫对儿童牙面菌斑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的10名学龄前儿童,平均年龄3.7岁;常规口腔检查,记录龋失补牙面数;样本采自1.23%氟化泡沫干预前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基线及涂氟后第1、2、3、4、7、10、15、21、30天)相同牙面的菌斑;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表达菌斑微生物DNA图谱,通过GelComparⅡ分析软件解析菌斑微生物的群体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通过聚类统计分析样本微生物群落不同时间点的相似性及种群聚类分析. 结果:10名儿童基线菌斑微生物DNA的条带数为26.9±2.9,使用氟化泡沫干预3d后菌斑微生物DNA条带数下降至20.1±3.8,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nnon-Weiner指数在基线为3.18±0.31,干预3d后为2.92±0.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名儿童的微生物电泳图谱戴斯系数(Dice coefficient)和个体微生物群落聚类分析表明,氟化泡沫干预后菌斑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但1个月后菌斑结构与基线相似. 结论:1.23%氟化泡沫对儿童牙面菌斑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应用氟化泡沫后菌斑微生物种群结构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后还能恢复至原有状态.
儿童患者 牙菌斑微生物 种群结构 氟化泡沫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翁金龙 赵河川 孙凤 陈霄迟 徐韬
100034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 100034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 100034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生物教研室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3-28
2014-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