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锥形束CT与根尖X线片识别根尖周骨病损形貌差异的研究

目的:比较锥形束CT与根尖X线片识别根尖周骨病损形貌的差异,为临床准确判断根尖周炎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临床上颌切牙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38颗和健康对照牙10颗,用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l)对根尖X线片进行分级评定,同时进行锥形束CT扫描,在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定点测量并分别比较根尖周骨质缺损切龈向、近远中向和唇腭向的最大径. 结果:PAl为1时,锥形束CT显示根尖周骨质无破坏;PAl为2时,锥形束CT显示根尖周骨质明显缺损;PAl为3、4、5时,骨破坏切龈向最大径分别为2.75~7.00、4.51~10.63、6.75~13.38mm,近远中向最大径分别为1.88~4.13、3.98~7.25、5.38~10.63mm,唇腭向最大径分别为1.50~5.70、2.63~6.25、4.50~9.91mm,PAl为3~5时,各级内骨破坏范围变化较大,各级间同一方向的骨质破坏最大径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 结论:锥形束CT可以显示根尖X线片不能明确判定的根尖周骨病损,用根尖X线片反映根尖周骨破坏可能会低估病损的大小.

根尖周骨病损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根尖X线片 诊断价值

张杰 岳林 张万林

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

国内会议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6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6-9

2014-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