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模式比较及规划策略--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案例的研究

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是农村最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之一,本文以中部和东部地区两个县级政区为调研案例,探究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合理配置问题,包括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模式及效果,以及农村居民对基础教育设施的看法及择校行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唯有正视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义务教育生源向城镇集中的总体趋势,在政策取向和规划策略上适时调整,才能实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统一;同时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模式的调整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实施差异化的集中策略;此外各地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模式的转变是应对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以“精明收缩”为指向的基本策略,包括在制度上的“松绑”及创新,使得耕地、宅基地及住房能够有效流转,进而使得进入城镇和退出农村的摩擦成本均大幅降低;也包括在空间规划上的打破“路径依赖”,逐步实现对农村聚居点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合理整治和精明重构。

农村建设 基础教育设施 配置模式 公共服务 布局规划

赵民 邵琳 黎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中规院上海分院

国内会议

第一届(2014)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宁夏

中文

105-112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