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及其意志--社会学视野下的村庄概念和规划实践
村落是乡村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乡村社会发展以及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社会也随之发生迅猛变迁.而乡村变迁主要来源于城镇化注入式的被动变化,尤其是在全国席卷而来的”集中居住”、”新型农村社区”、”上楼”等一系列运动式的方式,让中国的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发很多社会问题.本文拟从社会学视角来阐述村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并探讨如何在村镇规划中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目前全国各地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名义下,普遍都在搞农村居民点整理。在衡量农村居民对居民点整理的意愿时,应该综合考量农村居民对改善生活的愿望,现有居住条件以及对土地流转的意愿。而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民的最大担忧是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村镇规划应遵循:居民点集中应尊重土地经营模式;居住点集中要保证村落共同体的持续;村庄合并永远是伪命题;村镇规划不应限定住房形态,是否上楼请由农民自己决定。以达到修正现有村镇规划中将村落仅仅作为其规划中点线面的某个点,过于强调村落的物质形态和表面性的问题.
村庄规划 农民意愿 居住模式 土地经营
冯楚军 刘克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
国内会议
宁夏
中文
260-267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