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更新中本土文化保护的四有原则--以滇川地区典型村落为例
中国新农村建设将与前三十年的城市化过程逆向生长,不如此则无以保护我们的”乡愁”;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伦理精神、公共文化生活、本土建筑语言和城市保护均受到严峻考验,其中的经验教训势必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村落更新带来同样课题.本文以云南和四川地区的典型村落为例,分析了村落建设中的五大误区:把装修当文化、把造价当原则、把规模当成绩、把工艺当装饰、把更新当开发,涉及人文、产业、聚落形态等,并提出村落更新中本土文化保护的原则:有村有人,有房有田,有居有社,有车有行.综上,村落更新的宗旨在于恢复乡村生活活力的基础上,进行本土文化的保护,遵循四有原则,建村如村,是回归乡愁的有效途径。
农村建设 地域文化 资源保护
王蔚 张秀峰
西南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国内会议
宁夏
中文
368-372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