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塑造新时代乡村风貌特色的内在机制--以浙江舟山海岛乡村为例
乡村风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有其形成的内在机制.随着当前各种客观条件的改变,机制也在改变.新时代的乡村应顺应这种改变,塑造既不割裂历史又具有时代感的新的风貌特色.本文以浙江舟山海岛乡村为例,从传统风貌特色的形成机制入手,分析传统机制在现阶段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阐明新的机制应当在传统村落格局、传统建筑形式、传统建筑材料工艺、传统地方文化等方面对传统有所延续和传承,有机更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以此归纳出制约当代乡村风貌特色的新机制具体可以表现在村庄布局、农房建造、环境建设、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最后,在其指引下,应以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前提,采用遵循村庄发展机制的方法,对不同特色的村庄采取不同的风貌塑造措施.如此形成的当代乡村新风貌才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也更加具有价值和生命力.
农村建设 乡村风貌 布局规划 文化保护
张静 沙洋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国内会议
宁夏
中文
404-410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