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不同利率结构对寿险准备金监管的实证分析

从2013年8月起,保监会放开了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这意味着保监会正在遵循“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将对保险公司的监管重点从产品的定价环节转移到准备金的提取环节.在传统的保险精算理论与实务中,准备金评估利率往往在整个保单有效期内都是确定不变的,但由于寿险产品具有长期性,市场利率很小幅度的变化,都可能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造成巨大影响.本文以传统型人身保险中的定期寿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确定利率的传统准备金评估算法进行改进,分别建立了AR利率模型、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对准备金的评估利率进行预测,再使用该利率提取准备金,以便将利率风险引入准备金评估.然后从每种方法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反映的充分性及监管工作的可操作性两个角度,对保监会的准备金监管工作的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建立AR利率模型时,首先使用时点时间序列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来得出每年的平均利率,然后用线性时间序列的相关理论构建AR利率模型,之后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考察利率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最小二乘估计和AIC,BIC准则估计出模型的参数.由于AR利率模型中随机项δ,~N(O,σ2)的存在,使用Matlab对利率的时间序列进行5000次MonteCarlo模拟,并将得出的每一组模拟利率结果用于评估定期寿险保单各年的准备金.在建立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时,利用2008年1月到2014年1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Shibor)为研究样本,综合分析了Nelson-Siegel模型、Diebold-Li模型等静态估计模型.根据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参数估计的简便性两项指标,选择Nelson-Siegel模型构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得出未来各年的短期利率和各保单年末的远期利率,并使用该远期利率对定期寿险各年末的准备金进行评估.

人身保险 定期寿险 准备金 评估算法 利率风险

时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 北京100081,中国

国内会议

2014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深圳

中文

80-99

2014-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