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养老金隐性债务影响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文在改进既有的养老金隐性债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评价指标——考虑收入的养老金隐性债务IIPD,即养老金隐性债务减去未来各年在职“中人”企业缴费的现值、“新人”企业缴费的现值以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与每年收入未来盈利现值.该评价指标不仅考虑隐性债务本身,还考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未来资金流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存量概念,该评价指标是一个流量概念,能够在考虑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本身未来偿还能力的基础上,衡量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从而更为合理地评估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文章利用改进后及新建立的模型,对2010年度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和考虑收入的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包括退休年龄、养老金调整比例、企业缴费率以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投资收益率.结果发现养老金调整比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分别是退休年龄、投资收益率以及企业缴费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就如何有效削减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提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即适当降低养老金调整比例,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适当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率.

养老金 隐性债务 评价指标 收入效应

韩晓晶

保险学院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100081

国内会议

2014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深圳

中文

498-510

2014-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