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航空科普教育中的两种人才及其共赢模式
为航空科普教育事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应当着重建设科普教育中的“伯乐”型人才和正确对待“千里马”型人才.本文通过浅析这两种人才的构成及特点,并在传统科普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伯乐”应当通过奖励、邀请、购买等方式把青少年的创意挖掘过来。之后,两者可以通过合作,“伯乐”也可以独立操作,把该创意完善成为一个成熟的、真正有价值的专利或者产品,来预备实现市场价值。接下来,该青少年面临一次人生转型,他(她)由于创意的突出性与经济性站在了人生的路口上。向左走,他(她)可以把这次成绩作为一次人生的小插曲,载誉而归,继续沿传统教育轨道发展,“伯乐”做好人才备案;向右走,“伯乐”为他(她)开辟了一条通向科技人才的大道,推荐他(她)到更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优质单位或者学校去深造。这样,“伯乐”既完成了发掘人才、保护人才,又完成了科普教育的价值输出;“千里马”也可以继续自我成长,遨游天地,达到“共赢”效果.
航空教育 科普工作 人才培养 运作模式
宣启航 孟亚伟 贺翔
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0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1-94
2014-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