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ICU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ICU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 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ICU发生的确诊为CRBSI73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71.2%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68.5%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3.8±3.9、20.9±8.0、14.2±5.1 天(P均<0.05),单腔导管、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3.7±3.9、16.9±6.3 天(P<0.05).以中-重度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及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分别占64.3%、26.0%、9.7%.治疗措施包括及时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验性应用敏感抗生素.发热12小时内拔除CVC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者,退热时间和血培养转阴时间显著早于其他患者(P均<0.01),病死率亦较低(P<0.05 和P<0.001);而未及时拔管但及时应用了敏感抗生素者或未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但及时拔管者的退热时间和血培养转阴时间均显著早于未及时拔管且未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者(P均<0.01),病死率亦较低(P均<0.05). 结论:ICU内的CRBSI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危险因素者,以股静脉处和双腔CVC较易发生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细菌较多见,临床表现以中-重度炎症反应及MODS为主.及时拔除CVC和给予恰当抗生素则治愈率较高.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发病机制 临床诊疗 疗效评价

陶福正 陈英姿 陈仁辉

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ICU,浙江台州 3175231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年会

杭州

中文

19-26

2014-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