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农村居民点重构模式的治理路径探索: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为例
研究目的:补充并丰富国内对农村居民点重构治理路径模型的理论研究,在农村居民点模式识别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模式探索治理路径的选择方向,为农村居民点重构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 研究结果:①比较分析了不同农村居民点重构的差异特点,区分识别了当前农村居民点重构的三种典型模式:”拆迁型””建设型”和”保留型”;②在简要回顾两个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治理路径分析框架:”光谱-阶梯治理路径”;③针对不同重构模式,选择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三个典型案例,对治理路径及绩效优劣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结论:不同重构模式相对适宜于特定混合型重构治理路径,治理路径的选择应考虑主客观状况的匹配程度,充分体现政府、市场和民众的公共资源多中心治理.在当前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只有注重政府推动、市场配置与农户构想的有机统一,并在重构路径中额外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和监管,才能在确保农民重构活动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切实促进农村居民点治理的效果,充分实现土地利用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农村居民点 重构模式 土地整治 资源利用
夏方舟 刘建生 严金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北京100872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南京210095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01-111
2013-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