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提高消费力扩大消费需求的收入理论和政策研究

消费力是一种链.消费力链是购买力、使用力、安全力三个主要节点的统一.消费效果和人口素质是衡量消费力的标准.消费力使消费需要成为消费需求.消费需要是具有客观性的消费意愿,是消费需求的内在根据,并引起新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消费需要的实现,是消费需要的外化,它的决定因素、质和量不同于消费需要.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是扩大发展需求、公共需求和服务需求,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目的是提高人口素质.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目的消费者的购买力、使用力和安全力的统一,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一般认为,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消费需求.凯恩斯认为,绝对收入决定消费,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杜森贝里认为,相对收入决定消费,消费倾向具有稳定性.弗里德曼认为,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是永久收入决定消费.莫迪利安尼认为,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是一生收入决定一生的消费.我认为是消费力决定消费需求,主要是收入(购买力)决定消费需求;收入上升则消费需求上升,需求上升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经济规律;收入不足则消费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规律;需求上升和需求不足是扩大消费的理论根据;消费倾向是同层稳定性和升层递减性的统一. 分配决定收入.人们通过三次分配,得到劳动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美国等西方国家按要素供求和要素边际生产力分配个人收入,不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公平分配是政府的职能.马克思认为,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列宁和斯大林在苏联实践了按劳分配,没有出现严重的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新中国第一阶段(1949-1978),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平均主义;第二阶段(1978-2006),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强调一部分人先富、效率优先和按要素贡献分配,但却出现了个人收入两极分化的局面.第三阶段(2007 以来)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这是提高消费力、扩大消费需求的收入理论和政策.提高消费主体的消费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一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具体是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使个人收入增长率和GDP 增长率同步;使个人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二要进行消费教育,提高居民对消费品的使用力.三要使个人、企业和政府形成合力,提高居民消费安全力.

消费力 市场需求 居民收入 分配制度

马伯钧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国内会议

全国第十七届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湘潭

中文

203-218

2014-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