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需要、消费偏低来自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观察
在整个家庭生命周期中家庭消费和储蓄欲望的变化不仅受到外在生活环境的影响,更受到家庭生存需要,享乐需要和发展需要等家庭自身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借鉴恩格斯关于消费的划分和以前文献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城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家庭消费函数,并利用全国城市家庭消费相关检验该模型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首先对中国家庭消费行为分析,揭示出家庭消费的特征,通过对标准消费模型的拓展,建立了包含更为广泛的欧拉方程,说明由于家庭生存性消费的历史性和相对性不仅影响本期消费支出,也会影响未来的家庭消费支出,但这一影响是不断递减的,呈现出锯齿形的特征。家庭生存性消费可以很好地解释凯恩斯消费理论中的自发性消费波动问题,享乐性消费和家庭发展需要可以解释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原因。通过使用1997年至2013年中国各省分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由于家庭消费需求是由自发消费需求和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而自发消费可以由生存性消费需求来解释,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由享乐性消费需求和家庭发展需求共同决定来解释。因此中国家庭发展成本的增加和家庭生存性消费需求的偏低是导致中国家庭消费支出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的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覆盖全社会包括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拓宽中国家庭生存性消费内容,直接扩大中国家庭的生存性消费支出。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扩大享乐性消费的范围,提高享乐性消费带来的效用,转化家庭的长期储蓄为有效购买力。为此,要从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入手,加快调整和升级供给结构,增加高档商品和时尚化与个性化商品的供给,特别是增加服务性商品的供给,提高家庭消费支出。第三,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降低家庭未来发展的预期成本,有利于解决中国居民储蓄超常增长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居民生活 消费结构 生存性需求 发展性需求
胡宏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100070
国内会议
湘潭
中文
268-279
2014-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