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清与胃病推拿法
陈老师在诊断胃病时,除望闻问切外,最注重的是腹诊。通过观察胃部皮肤的颜色、花纹及干燥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如胃饱痛症“胃部血行障碍,推拿时,外皮血行不到的地方,发现黄白色片状的花纹”;胃呆症“胃部血行障碍,抚摩时,外皮红色不匀,而且红色出现的很慢,甚至不出现红色”;胃炎症“内分泌不够,皮肤干燥,尤其是胃部外皮干燥的很,用手抚摩,表皮细胞有脱落模样”。这极大丰富了推拿辩证诊疗疾病的内容。在诊疗疾病时,注重肝、脾与胃的关系。阐述“肝气横逆,胃脘首当其冲,于是该处胃壁神经纤维紧张,突然发生痉挛性的疼痛,叫做胃痛”“胃痛的主要病因,是受肝病的影响,所谓肝乘胃是毫无疑问的。一方面和胃,还要疏肝;肝一条达,胃自冲和”。脾胃位居中焦,两者以膜原相连,脾主运化,胃主消化,共为“后天之本”。脾与胃有连带关系,胃病之治疗需两者兼顾。陈老师还强调辩证须认真,治疗手法要确切。对久病虚证,采用通体推拿法调和全身气血,从头到脚,以轻为主,少泻多补。局部病症,除循经取穴治疗外,还需找出反应最敏感的压痛点进行治疗。须注意胃病患者有无隐疾、虫疾,如误认为是胃病,用推拿手法治疗,效果则不明显。陈老师还根据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予以适当的手法。要仔细慎重,决不能含混,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胃病推拿法》图文并茂,详尽易懂,学术观点在其中可窥一斑。陈宇清老师作为近代推拿名家,在胃病的治疗上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的地方,其阐述的治疗方法和规律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陈老师读经典,勤临床,善总结,衷中参西,强调创新,灵活应用胃病推拿法,为推拿学之手法学、治疗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得以让源远流长的推拿术发展更大,走的更远。
胃病 推拿疗法 临床疗效 陈宇清
周运峰 杨涛 杨涛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450008
国内会议
河北廊坊
中文
366-367
2014-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