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胸廓出口综合征误诊1例回顾性分析

该患者诊治被延误的最大一个原因是颈椎CT检查确有颈椎间盘突出的征象,而且症状似乎也可以用该疾病来解释,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但如果早期即行诊断性阻滞治疗是可以明确诊断的。局部封闭后2-3min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感觉、肌力均明显改善者,支持椎间孔外神经根卡压即TOS,症状几乎没有改变则为颈椎病或椎管内病变。谢文龙等研究发现颈肩痛伴同侧手握力减弱的原因是中小斜角肌引起的臂丛下干或C8神经根受压所致。但从解剖学看能到致TOS的相关肌肉,如斜角肌、胸大肌等的支配神经来源于C5-8神经根,当神经根被压迫刺激时相应肌肉出现痉挛,神经持久压迫可致肌肉持续痉挛,出现变性纤维化,导致臂丛神经在胸廓出口处狭窄,所以说,颈椎病和本病的发生是有一定关联的,该患者的病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可能起源于颈椎退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引起斜角肌等反射性的痉挛,压迫通过此处的臂丛和锁骨下动脉,继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可能与长期受不良动作、姿势、外力牵拉作用,造成慢性损伤有关,陆伟等认为TOS发生的原因除了先天性的因素外,常与颈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有关,紧张的肌肉与其间穿行的神经干反复摩擦,使其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外膜异常增厚,压迫神经纤维而产生臂丛神经卡压症状。大鱼际肌、拇短展肌、第一背侧骨间肌均受正中神经支配,小指展肌、小鱼际肌受尺神经支配,患者的症状、体征表明诊断臂丛神经受压征即TOS是正确的。通过对本例患者诊治的回顾性探讨,提示一名医生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诊断思路,减少漏诊和误诊,对上肢麻木应引起重视,上肢麻木除神经根型颈椎病外,多发性神经炎、腕管综合征、甚至为中风先兆或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病变都可能导致上肢麻木,除症状、影像学检查外,笔者认为一名医生切不可丢的就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除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外,要本着负责的精神为患者详细的查体,在诊断为颈椎病,并按颈椎病常规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到是否还存在其他未发现的问题,TOS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比,后者的神经根受压症状、颈肩部疼痛、麻木明显,且多伴某一神经根受压的变化,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姿势和位置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用力等,可造成症状的加重,而TOS为椎间孔以外神经受卡压所致,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下常有压痛点,这些都是医生应该熟知的,不能仅凭经验和影像资料来诊治疾病。

胸廓出口综合征 临床观察 误诊预防

杨芝仙 李冬梅

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河北廊坊

中文

390-391

2014-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