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拿在小儿疝气中的应用
中医认为,小儿疝气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气虚不能统摄筋肉组织而发。“气”是人体的基本物质基础,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与气的功能相关,其中气的固摄作用失常与疝气的发生关系密切,气虚则维持脏腑器官位置相对稳定的固摄功能受影响,故取任脉的气海、关元穴以益气升提;正常情况下,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等组织有关闭腹股沟管及其内环的作用,能有效防止腹内组织、器官脱出,故取肾俞、命门、八髎穴以益肾补先天,促进疝囊口闭合;督脉总督诸阳经,百会、龟尾有升阳举陷、益气升提的作用,百会穴位于巅顶,为人体最高点,与天气相通,为五脏六腑之气、百脉所会聚之处,有升阳举陷之能,临床时脱肛、子宫脱垂等气虚不固之病症皆可取百会。带脉的循行环绕腰腹一周,功能“总束诸脉”,带脉约束无力会致各种迟缓之症,带脉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医宗金鉴》:“带脉主治疝气,偏坠木肾尽成功”,故取带脉穴有约束脱垂组织之功;箕门(足膀胱)为局部取穴,在腹股沟局部施以直推法,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营养状态,促进肌肉发育,上述穴位施以推拿治疗,刺激各穴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反应,从而调整机体功能,达到舒筋通络、调理阴阳、补益气血等作用,加上小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修复能力较强,正所谓“脏气清灵,易祛康复”,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手法运用得当,故能获得较好疗效。
小儿患者 疝气 推拿疗法 临床应用
杨芝仙 张黎 李冬梅
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国内会议
河北廊坊
中文
411-412
2014-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