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基础物理的教学改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开放性课程(MOOC)以及各种先进教学手段的出现,大学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线上资源的增多,大学教学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个人化的特征,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也日趋复杂化,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础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近年来对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基础课教学应该逐渐实现从单纯的知识点的教学向通过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加强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的基本方法的训练。在开放性课程的今天,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对有选择的授课内容进行深入性探究,为强化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是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学习相关的基本内容,通过在线测试,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与内容有关的研究性课题,各小组围绕研究性课题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结果,并进行相应的讨论。此外在授课环节中安排基于特定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内容的讨论课,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既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策略,也可以自主地选择包括数值解法在内的解题策略。在教学目标调整的基础上,也应该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做适当的调整,卷面测试形式需要调整,一些和整体物理图像关系不大的物理概念应减少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同时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对材料和文字的分析,了解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学生在讨论课中的表现,也应当纳入到在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口试环节.在与能力相关的测试中,教师应当建立细化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做出评价,这样教学改革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对于数理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当有针对性地设定他们的学习目标,通过有针对性地突出微积分在大学物理学的运用以及高中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弥补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随着大学教学个人化、个性化的发展,制作不同起点的公开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对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等院校 基础物理学科 教学改革
张睿 王祖源 刘海兰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4-5
2014-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