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蚕虫草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
本文就人工栽培的蚕虫草国内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对蚕虫草开展研究以及推动蚕桑产业新领域开发提供帮助.在目前关于蚕虫草人工培养成功的报道中,顾寅钰等研究发现蚕品种对感染率的影响不明显,北虫草菌种对日系原蚕的感染率略高于杂交蚕,原因可能是,与原蚕相比,一代杂交种的体质比较强健,对北虫草菌的抗感染性较强。蚕的生命力旺盛,本身不是虫草菌的天然寄主,对虫草菌感染的抵抗力强。同时不同的虫草菌株其感染蚕体的能力、菌丝生长能力、转色速度以及原基形成与分化的能力不同,所以菌种的选育是虫草菌成功感染家蚕幼虫并培育出蚕虫草的关键。目前,以家蚕幼虫为寄主培育蚕虫草研究报道的文章较少,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菌种和接种方法的筛选优化上。研究表明,蚕虫草不仅形态接近天然虫草,而且化学成分与冬虫夏草基本相同,均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虫草腺苷等营养与活性成分。相比蚕虫草营养成分研究报道,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的报道较多些。通过检测分析蚕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与野生冬虫夏草和蛹虫草子实体等进行对比,发现蚕虫草的虫草素、虫草多糖以及虫草酸大部分集中在子实体上,而野生冬虫夏草除了虫草素大部分集中在子实体上外,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大部分集中在虫体上。施新琴等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测定不同虫草菌株栽培的和不同品质的蚕虫草以及不同蚕虫草组织中的虫草素和虫草腺普含量,结果显示蚕虫草中的虫草素和虫草腺普含量均随侵染菌株不同、虫草品质不同以及虫草组织部位不同而变化。
蚕虫草 人工培育 营养物质 活性成分
张俊 颜新培 李飞鸣 张仟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长沙 410127
国内会议
浙江湖州
中文
158-163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