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数据下的旅游流研究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特别是伴随着国民休闲计划和刺激内需系列措施的推出,旅游业将在中国经济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1999 年和2007 年国务院对假日制度的改革,使我国居民拥有春节、国庆两个7 天长假时段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个3天的假日时段,在此期间出现全国范围的短时间、大尺度、高强度的假日旅游流,这成为国际旅游业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峰值旅游流现象,引发景区超载、交通拥挤、住宿紧张等一系列众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也影响了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学界、业界及政府的重视.2009年旅游法出台,”景区流量控制”成为旅游法落实各部门要解决的两大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基于运营商等公众基础数据对峰值时段的旅游流的时空模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例如不同尺度(景区、城市)的游客流量、游客来源等信息与时空的关系,为目的地流量控制、游客分流、交通疏导、安全管理等提供峰值时段旅游客流预测、预警及时空调控措施,为改善景区经营及接待能力、制定景区经营策略等景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化服务,并为我国假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旅游业 游客流 时空调控 大数据技术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南京

中文

476-477

2014-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