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地震作用CQC与内力CQC在指标统计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地震荷载的振型分解反应谱算法,以及地震作用CQC和内力CQC在倾覆力矩计算中的应用.并且讨论了倾覆力矩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算法与轴力方式的区别,及抗规方式和轴力方式在对称布置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偏置框架-核心筒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对于对称布置的框剪和框筒结构,剪力墙和框架的协同工作程度相对偏置的框剪和框筒结构更加紧密,二者之间的传力明显,因此轴力方式和抗规方式计算出来的倾覆力矩的差距较大,从上面的算例得出的结果大约是2倍的关系。对剪力墙偏置的框剪和框筒结构,在刚性楼板假定下,随着连接剪力墙与框架部分的梁刚度的不断增大,也就是说剪力墙框架协同工作越紧密,轴力方式和抗规方式计算出来的倾覆力矩的差距越大,但是,轴力方式计算出来的倾覆力矩与抗规方式的计算结果仅在梁取300mm*700mm的情况下出现1.9倍的差距,因此在梁刚度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使用抗规方式计算倾覆力矩是合理得。在无梁状态下设置弹性板6,随着弹性楼板厚度的增大,轴力方式和抗规方式计算出来的倾覆力矩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从模型5的1.32倍,增大到模型6的1.52倍。部分框支剪力墙模型,由于框支转换层的转换梁刚度比较大,再加上是增加楼板厚度,并使用弹性板6来真实模拟面内和面外刚度,因此造成这类结构使用抗规方式计算忽略梁和楼板与剪力墙变形协调所产生弯矩和竖向力,明显低估了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从模型7的计算结构可以看出,在x方向轴力方式是抗规方式计算结果的5.14倍,在Y方向其计算结果为5.41倍,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此类结构使用力学方式判断倾覆力矩更加合理一些。

框架-核心筒结构 偏置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 倾覆力矩 地震作用 内力 完全二次项组合方法

孟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KPM设计软件事业部 北京 100013

国内会议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

广州

中文

1-8

2014-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