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表象能力问卷(SIAQ)中文版的修订
目的:在提高运动表现的心理技能中,表象策略应用较广。但是,表象策略的使用效果受个体在头脑中生成生动图像能力的影响。表象包括产生,保持和转化图像的过程,个体的表象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执行这三个过程的熟练程度和生动程度上。在体育运动的研究中,测量表象能力作为被试的入选标准或者干预手段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基于此,对于研究者而言,如何采用有效可靠的手段去测量被试的表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MIQ-R和VMIQ-2是现有的两种测量运动表象能力的问卷,它们可以评估运动员对于明确动作和活动的表象能力。但是在现有的文献中也表明,这些测量运动表象能力的问卷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SIAQ问卷包括15个题目和技能、策略、情感、目标和掌握5个分量表,可以供研究者从多方面来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表象能力。 方法:以433名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专项的学生为被试,先选取196名被试进行预测,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未达到测量学指标的题目,形成14道题目组成的正式问卷。用正式问卷对237名被试进行施测,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和结构效度,并在两个月后对其中150名被试进行重测检验其重测信度。 结果:运动表象能力问卷(SIAQ)具有良好的信度,全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5,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2-0.78之间,各分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34-0.55之间(p<0.01),与原英文版信度系数比较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SIAQ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其中2/df为2.48,RMSEA为0.079,NNFI和CFI分别为0.87和0.91。相关研究发现:SIAQ具有良好的校标效度,SIAQ总分与动作表象问卷(MIQ)总分具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78(P<0.01)。因此,SIAQ完全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要求,可以用来评估中国运动员的运动表象能力。 结论:在第一部分预测实验中,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前期修订的SIAQ问卷的15道题目中,有一道题目未达到测量学指标,这可能与国内外体育体制以及运动员的个人差异有关。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最终形成14道题目的中文版的运动表象能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运动员表象能力的工具。
运动表象能力 问卷修订 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
李佳俐 朱玉辉 殷元梅 陈世龙 黄志剑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武汉,430079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1-1
2014-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