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肥胖大学生心理特征研究述评

本文主要试图分析国内外关于肥胖大学生心理特征问题的研究现状,发现肥胖大学生心理特征问题主要表现在容易焦虑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度高及自信心与自尊水平较低等方面.同时提出几种可以改善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肥胖大学生需改变自身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认识到肥胖只是暂时的,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等方式来缓解体重。因此,肥胖大学生需增强自己的体育意识,培养自身的体育能力,养成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减轻自身体重问题,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肥胖大学生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自信心水平,积极的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改善自身的人际关系。 家庭教育方式对于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父母需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对待肥胖大学生,有利于他们形成外向、情绪稳定等人格特质,这些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利于肥胖大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心理特征。肥胖大学生需经常与父母进行沟通,咨询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学校在面对肥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从学校管理方面入手,需建立高校心理辅导咨询机构,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肥胖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认知训练与电话网络等进行咨询,以疏导肥胖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其次,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增加肥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其抵御外在不良因素的能力;最后,开展针对肥胖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处方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切实提高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改善人的情绪状态,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还能降低紧张与不安,进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肥胖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的调节功能及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体育运动可以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进而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的促进作用。总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升肥胖大学生的总体自豪感、满意感、愉悦感及自信心,而且能够增强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力及身体健康状况,还能改善肥胖大学生的人际敏感度、焦虑与抑郁。因此,肥胖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参与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以便改善自己的身心状况。

肥胖大学生 心理特征 体育锻炼 家庭教育 学校环境

李焕玉 王积福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荆州,434023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深圳

中文

1-4

2014-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