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活动阶段理论测量有效性评估--以“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FIT)模型”为例

目的: 本研究针对中国及德国成年人的身体活动行为变化,采用大样本横断研究,从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和阶段特征两个方面,对FIT模型的阶段测量有效性进行评估。 方法: 横断研究中以2082名成年人为研究被试(M=38.72,SD=8.67),其中德国人占45.3%,中国人占57.7%;男性占43%,女性占57%。采用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AUC面积考察其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采用趋势检验和先验对比检验考察其阶段特征。 结果: 1)在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的检验中,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81.5%,AUC值0.87,表明FIT模型的阶段算法在区分活动者和不活动上,具有比较高的判别力。此外,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国籍有显著差异。中国特异性(85%)显著高于德国(74.1%)(X2(1,801)=12.82,p<.01);而德国敏感性(95.9%)显著高于中国(89.4%)(X2(1,914)=15.58,p<.01)。 2)在先验对比的结果中,社会心理学变量的非连续性模式得到验证,相邻阶段间的均值差异性的假设,有67.4%得到证实。在趋势检验中,所有10个社会心理学变量均出现显著的二次方及以上趋势,其非线性趋势的假设得到证实。 结论: FIT模型的阶段算法有效性及阶段特征的假设大部分得到证实,为今后基于FIT模型所进行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身体活动行为 FIT模型 阶段测量 有效性
张茹 段艳平
莱比锡大学,德国,04109;香港浸会大学,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武汉体育学院,武汉,430000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1-1
2014-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