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

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可分为两种类型,即DMD和BMD.DMD这是最常见致死性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以进行性肌萎缩无力伴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典型临床特征.约75%DMD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外显子大片段缺失或重复,剩余约25%被认为存在微小突变,包括点突变、小的插入缺失、复杂的微小重排等.在多数情况下,微小突变会导致翻译的提前终止,形成功能不全的截短蛋白,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将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plification, MLPA)应用于DMD/BMD的分子诊断。对来自18个家庭临床上怀疑为DMD的患者进行了MLPA分析,在6个患者的DMD基因中检测出1至多个外显子缺失(其中2例为新生突变),1例为外显子重复突变。该突变位于DiIID基因的关键剪接供体位点上,可能会影响所在内含子的识别和剪接。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这突变进行预测,发现该突变点所在的5’端剪接供体位点失效了,并可能导致剪接方式的改变。利用杂种小基因剪接试验(hybrid minigene splicing assay, HMSA),从细胞水平上分析病人和正常人DMD基因中该突变相关位置发生了可变剪接的变化。

肌营养不良症 分子诊断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 外显子组测序 可变剪接

丘丽萍 林炎鸿 严爱贞 周春燕 郭小艳 兰风华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研究所,福州,350025

国内会议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

温州

中文

1-2

2014-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