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盆地活跃水侵气藏治水成果分析

四川盆地是国内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在有水气藏的开发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大量调研四川盆地有水气藏开发文献、科研报告的基础上,对50年来盆地内有水气藏的治水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在认真分析有水气藏水体认识与治水思路“两个转变”和治水措施“一个进步”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年来四川盆地活跃水侵气藏治水成果与认识: 根据四川盆地有水气田治水对策的转变可将盆地内有水气藏的开发划分为早期控水采气、被动排水采气、主动排水采气和气藏整体治水等4个开发阶段。消极治水对活跃水侵气藏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其表现为气藏产气量快速递减和气藏最终采收率降低。气藏可动水体能量有限,具有可排性;地层水主要沿裂缝窜入形成水封气,但水封气在治水后可采,因此,地层水是可治的。四川盆地内大部分气藏为裂缝-孔隙型气藏,地层水主要沿裂缝不均匀推进,气井出水后采取控水采气或堵水采气,开发效果较差,控水、堵水采气不适合于四川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主动治水是气田开发的必由之路。通过主动治水,可以最大程度地动用天然气资源,维持气藏稳定生产,变产水井为产气井。四川盆地有水气藏开发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气田整体治水技术,“主动治水、整体治水、综合治水”是核心,“切断水路,实施水区强排,消耗水体能量,降低水区压力及水侵强度”是关键。边水沿裂缝水窜、底水沿裂缝锥进、孔隙型储层等不同水侵方式及不同开发阶段的治水思路、治水措施不同,应及时调整。大力开展区域水体研究工作,加强气藏边水区及气区边部动态监测,必要时增打专层水井观测,为开展气藏早期地层水预测识别分析创造条件。结合实钻资料,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提高构造解释及裂缝预测的准确性,摸清水侵通道,及时对气藏开展有效的地层水综合治理工作。在地层水处理方面,在气区内部或周边地区,加快回注井选井论证、钻井、试注工作,完善地层水地面处理系统,在确保有相当的回注井的同时,保证有一定量的回注接替井,确保气田清洁高效生产;以超深井排水工艺等新技术为重点进行研究、应用攻关,完善单项排水工艺技术与其它工艺设备或排水工艺相互配套使用的适应性,以谋求排水技术新发展。

水驱气藏 裂隙岩体 地层水 治水技术

陈古明 胡南 苏世为 王会强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4年出水气藏开发治理技术研讨会

新疆克拉玛依

中文

1-10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