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耳针沿皮透刺结合排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报道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亦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因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而产生或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单侧局限性痛或颈根部呈电击样放射痛或头晕或耳鸣等临床症状.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的概念、详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为贾春生先生于2010年在《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提出。笔者在临床中有所变化,将所用毫针由0.25mm×15mm改为0.16mm×l0mm。之所以改用较短小的毫针,一来可以降低进针皮下与皮下软骨时的疼痛,增加治疗频次,二来毫针径细更有利于贯穿整个穴区,三来有利于固定针柄,便于延长留针时间。但不足之处在于相对来说对耳穴的刺激量有所降低。耳针镇痛是耳针作用的一大特点。临床观察表明,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腿痛、急性与陈旧性软组织扭挫伤包括颈、肩、肘、腕、腰、臀、踝等7个部位扭挫伤,脑卒中后偏瘫等病症具有明显快速镇痛和改善肢体活动的作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特点是取穴少,只取与疼痛部位相应的耳区,一针透刺整个穴区或两个穴区,刺激量大,止痛迅速,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耳廓皮肤较薄,不宜长期连续强刺激,临床中一般仅疼痛期使用强刺激手法,待患者疼痛较轻时只做沿皮透穴。所以笔者结合颈部排针刺法以补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之不足。排针刺法治疗的病种主要为中枢或周围性神经损伤以及局部肌肉或组织损伤等相关疾病。此疗法在一个部位或一个病变的节段连续密集针刺,针刺数目多,针刺深度深,刺激量大,针感强,具有较强的疏通经络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神经节,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炎性水肿;或局部连续深刺,能够减轻神经根及肌腱组织黏连,提高弛缓的韧带及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其修复能力,从而减轻症状。所以说排针刺法这种特殊的操作特点,决定了其临床疗效较好。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作用于远端,排针刺法直接作用于局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早期快速镇痛解决患者早期痛苦,排针刺法局部强力疏通经络疗效更为持久。如此治疗远近配合,急缓结合,标本同治,依据刺灸法特效应异性,合理搭配,提高了临床疗效,快速解决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周期,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颈椎病 针刺疗法 沿皮透穴 排针疗法

侯献兵 刘英莉 王美英 郝有志 李晓峰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沧州 0610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河北;沧州市针灸研究所,河北 061000 沧州市针灸研究所,河北 061000;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沧州 061001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沧州 061001 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200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针灸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

兰州

中文

40-41

2014-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