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金钩钓鱼针法针刺膈俞穴治疗颈源性呃逆1例

患者,女,66岁,因颈项僵痛6年伴顽固呃逆3月于2013年3月来诊.一年前出现右上肢麻木.颈肩部受力及低头时症状加剧,连续打隔每分钟30次以上.伴有颈项酸痛、胸闷.曾以顽固性呢逆在外地医院用药物、针灸治疗无效,胃镜检查无异常.按呃逆属临床常见病,但颈源性呃逆并不多见。膈神经由C3-5神经前支组成,在锁骨下动脉、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继而沿上纵隔下行,经肺根前方、心包及纵隔胸膜之间至膈。颈椎由于不断承受各种负荷以及受牵拉和外伤而逐渐出现退行性变,钩椎关节或关节突骨质增生引起椎间孔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出现呃逆症状。中医学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胃,病机为胃的气机升降失司所致。故调理脾胃升降是治疗呃逆的基本原则。但是,通过对临床许多病例的观察和研究,不仅仅是胃气上逆可以导致呃逆,只要五脏六腑中的任一脏腑的功能失调,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动膈(即膈肌痉挛),发生呃逆。根据“脏腑有疾,取其背腧”的理论,选择膈俞穴。在中医学中,膈俞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重要背腧穴之一。同时又是气、血、筋、脉、骨、髓、肌、腑等八会中之血会,具有利膈降逆、和中调血的作用,主治呃逆、呕吐、咳喘、吐血、潮热、盗汗。膈俞的解剖位置与膈肌较近,又具有调节膈肌的作用。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笔者认为,膀胱经循行于项背部,针刺该经的腧穴可以治疗项背的僵硬疼痛。所以,针刺膈俞,既可以治疗膈肌痉挛,也可以治疗颈项僵痛,对于颈源性呃逆,膈俞穴是一个很有效的穴位。当然,手法的操作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金钩钓鱼针法是郑氏针法的组成部分,是从“提插”和如“鱼吞钩耳之浮沉”发展而来的。由于操作时拇食二指持针,针尖带着穴位处肌肤提抖,有似鱼吞钩耳浮沉的形象故名。“得气”、“针下沉紧”、“涩针”现象,“微微提抖”,这些都是针法操作成功的关键环节。

颈源性呃逆 金钩钓鱼针法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王利军 李广琦

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甘肃 744000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针灸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

兰州

中文

64-64

2014-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