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评价在针灸干预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及步态分析系统
在脑缺血的研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成熟的.为评价脑损伤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国内外学者创建了多种行为学评价方法.本文对应用于针刺干预脑缺血研究的行为学方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步态分析系统.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主要以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尤其是运动障碍,在脑缺血后期往往表现为步态异常。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模型,中动脉闭塞后主要造成单侧额叶、顶叶、颞叶、边缘系统、丘脑、单侧豆状核及内囊等部损伤,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及认知功能受损。综合既往文献报道情况,在针灸干预脑缺血研究领域,对于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运用的神经行为学评价方法,主要还是Longa评分、Bederson评分、网屏实验、平衡木试验、悬吊试验、水迷宫及Y迷宫等方法,有些则是运用单一评价方法;部分评价方法至今尚没有统一标准。另外,这些传统评价方法均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是一种能记录并定量分析啮齿类动物模型脚步和步态的自助分析系统,不仅对大鼠缺血模型步态进行动态分析,还可避免由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方法及结果的影响。因此,在针灸干预脑缺血研究领域,大力推广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脑缺血 针灸疗法 行为学评价 步态分析
韩清 徐鸣曙
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89-91
2014-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