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灸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针灸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从针刺、灸法、电针、穴位注射、埋线及针灸结合其他方法几方面疗效情况入手,说明了针灸治疗本病方便且疗效显著,针刺足三里对肠管的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管具抑制作用,解除肠管病理性痉挛,减轻腹痛;对低张力肠管有兴奋作用,可刺激肠蠕动,减轻腹胀。上巨虚为大肠经下合穴,是消化系统功能调节必不可少的重要穴位,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治疗大肠腑症的主穴之一。内关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有调和脾胃,舒肝理气,降逆止呕之功效;神阙属任脉,灸之有补阳,健脾和胃的功能。中脘为腑会,胃的募穴,用之通腑和胃。现代研究认为,针刺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以双向调节胃的运动诸穴共奏通腑泄浊,益气除满之功。

胃肠功能紊乱 针灸疗法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杨芝仙 李冬梅

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针灸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

兰州

中文

125-127

2014-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