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内外小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小卫星通常是指重量在500kg以下的人造卫星,按照重量级别可细分为:小型卫星(minisat,100kg-500kg)、微型卫星(microsat, l0kg-l00kg)、纳米卫星(nanosat, 1kg-10kg)、皮卫星(picaosat,<1kg)。与中高轨大型卫星相比,小卫星具有投资与营运成本低、应急能力与灵活性强、系统建设周期短等众多优点、可为专用通信、遥感、快速反应的科学和军事任务和技术试验等方面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主要描述了国内外小卫星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小卫星的发展趋和应用方向. 小卫星主要用于通信、科学、技术试验、军事、教育和对地观测等。科学小卫星以微型卫星和小型卫星为主,携带用于太空探测的科学实验载荷、加拿大、荷兰两国于2003年合作发射MOST小卫星,其有效载荷主体是一台太空望远镜,用于进行星体亮度变化的精确测量。技术试验小卫星是对卫星上的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系统、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等进行在轨试验的卫星。如美国空军实验室于2003年发射的XSS-10小卫星的星载软件可以控制卫星的相对位置和路径,它的机动能力使其可以被用作反卫星武器。 现代小型卫星发展代表了一种新趋势、新的设计思想,它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综合利用”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并着重提高小卫星的功能密度。小卫星在航天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众多创新概念大量涌现,并利用小卫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创新概念正在向创新应用转化,与大卫星互为补充,丰富了航天系统的能力和手段,综合形成完整的空间体系。 国外在小卫星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可靠的需求分析、技术研制、项目管理和在轨试验机制,其研发模式及动态对我国制定小卫星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应强化信息支持和情报跟踪的作用,在聚焦当前国外已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重视持续跟进国外小卫星研发动态,跟踪并研究国外小卫星新概念、新技术和新体系。小卫星的普及化、商业化及市场争夺己呈现不可阻档之势,也要大力发展小卫星技术与装备,做到寓军于民、军民两用。

小卫星 设计思想 功能模块

安君帅 张生玥 肖跃

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移动卫星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89-96

2016-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