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古籍用纸中常见的竹纸片谈

笔者在古籍普查中,所见到的古籍用纸大部分是竹纸。竹类系中国古代造纸的三大原料之一(即麻类、皮类、竹类)。明清时期造纸领域内占统治地位的两大纸种,即竹纸与皮纸。福建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采用廉价易得的竹了为原料,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优越性。福建在唐代已有造纸。北宋初,福建虽然已有造竹纸,但尚未普遍,竹纸产量亦少,质量亦不佳。北宋末期以后,因竹纸质量提高,很快取代了先前所使用的麻纸。到了南宋,福建制造竹纸的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大,闽江、汀江及木兰溪等流域各县多有造纸,特别是闽西、闽北已成为全国制造竹纸中心之一。明初福建的竹纸制造业一度比较沉寂,所造的竹纸无论产量还是质量上尚落后于其他省份,它的重新兴起大约在明中期,到明嘉靖、万历间则进入了其发展的兴盛时期。清代福建造纸业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从衰落到恢复发展,再到鼎盛,最后衰落的历程。清代福建竹纸按质量和加工方法不同大致分为:连史纸类、贡川纸类、毛边纸类、元书纸类、表芯纸类等,在古籍用纸中常见的是前三类。古籍所用之纸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它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的书籍用纸亦能折射出该时代社会经济状态的脉搏。

古籍文献 手工竹纸 历史演变 时代性 地域性

方挺 林凤

福建省图书馆 福州 350001

国内会议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会

福建龙岩

中文

1-4

2013-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