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跨国知识对我国当代课程理论建构的影响实证研究

一个学科的发展是否成功,除了学生以及研究论述的多少,有很大的程度取决于基础建设是否完善,这个基础建设就是教科书。因此,要让国内课程理论建设的学术基础更稳固与扎实,宜再增加对教科书进行历史性的研究,针对我国相关的课程论教科书,分析它们是如何诊释课程理论领域的历史发展,也可提供另一种理解课程理论建设领域发展史的途径。本研究属于历史研究,所分析的资料来源以1989年以来出版的四部代表性《课程论》教材为研究对象,以四部教材国外文献和国外教育者引用角度为中心,考察跨国知识对我国课程理论建构的影响,从新视域推进我国课程发展和研究,分析了跨国知识在我国课程理论中的传播情况及跨国知识对我国当代课程理论的建构影响,我国课程视域从偏狭走向全方位,视角转换从直接引人探索尝试走向融合重构,我国的课程理论构建从参照他国的经验启示,自己融合创生出一条更好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看,跨国知识对我国课程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的效应,成为促进我国当代课程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20多年来我国本土课程研究者的努力并不是仅仅表现在对跨国知识的接受层面,也反映在对我国自身教育传统与课程变革的重新审视、理性思考以及对本土经验的提升与总结方面,也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课程论迈向自觉和自信的重要呈现,而这同样是我国课程理论“向着新的方向前进”的重要体现。

学校教育 课程开发 理论建构 跨国知识

周仕德 程可拉

岭南师范学院教科院 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

国内会议

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深圳

中文

68-79

2015-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