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市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研究

北京市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为了充分发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定位的四大功能之一的生态涵养功能,将全市划为1085条小流域,其中山区576条,平原509条,为实现水土保持网格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家一、二、三级区划基础上,结合三道防线和小流域划分以及具体实际,开展北京市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运用API分析方法,从小流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保护治理三个大的方面建立准则层,并进一步确定其相应的指标层,如地形坡度、地貌类型、地质灾害、植被覆盖、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土壤侵蚀等因子,并结合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北京市划分为十大类型区,包括土壤侵蚀区、水域及库滨带区、乡村人居环境区、泥石流危险区、陡坡无侵蚀区、缓坡无侵蚀区、滞洪区区、风沙区、城镇人居环境区、平原农业区.水土保持类型区的划分可为水土保持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指导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具体工作,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水土保持行业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水源保护、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 类型区划分 小流域 三道防线理论

李世荣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

国内会议

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太原

中文

156-167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