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发震层二维成像方法及其在大地震精细结构成像中的应用

大陆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脆性层(发震层),大部分地震都是中小地震且震源深度集中在20km以上,因此,大量走时数据的震中距主要集中在100~200km以内,同时这一层的垂向速度梯度较小,所以,可以利用简化的水平二维成像方法来获得高分辨率的浅部结构.主要介绍该方法的原理及其在玉树、汶川、芦山地震震源区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地震的发生都与高速异常体所代表的障碍体有关,玉树地震切穿高速异常体,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都是发生在高速的杂岩体边界,但二者之间的空断区比较软弱,存在明显的韧性变形。因此,通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的发震层高速异常的分布可以进一步缩小强震区的预测范围。

发震层 二维成像方法 浅部结构 韧性变形

裴顺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国内会议

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

兰州

中文

55-55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