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化学致癌剂乌拉坦诱发Balb/c小鼠肺癌及血清miR-34c异常改变

目的:初步探讨microRNA-34c(miR-34c)在乌拉坦诱发Balb/c小鼠肺癌及血清中表达水平. 方法:按照1g/kg剂量经腹腔注射给予处理组Balb/c小鼠乌拉坦溶液,每周1次,连续4次;相应地,给予对照组Balb/c小鼠同剂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4次.在初次给予乌拉坦处理之后第12周、24周剖杀小鼠,收获肺组织及血清样本,运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检测乌拉坦处理组小鼠配对肺癌组织以及人肺癌细胞株中miR-34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小鼠血清miR-34c的表达. 结果:乌拉坦处理Balb/c小鼠第12周,相对于癌旁组织,miR-34c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15倍,P<0.01;乌拉坦处理Balb/c小鼠第24周,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miR-34c的表达水平下调18倍,P<0.01.相对于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miR-34c在肺癌细胞株表达水平下调,P<0.05.在乌拉坦诱发Balb/c小鼠成瘤之时的第12及24周,乌拉坦处理组血清miR-34c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升高3.8及2.7倍,P<0.01. 结论:乌拉坦诱发小鼠肺癌组织及血清中miR-34c异常改变,为深入开展肺癌miR-34c功能及作为潜在标志物研究提供线索.

肺癌 乌拉坦 微小核糖核酸-34c 病理机制

李勋 杨倜 南阿若 张绍珠 徐益勤 刘美玲 彭宝莹 吴建军 蒋义国

广州医科大学化学致癌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182

国内会议

全国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3-62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