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一批郊野公园、城市风光带和公园绿地建设,“四横两纵”的生态网架初步形成,人文绿都的特色不断彰显。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十一五”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重化工业规模明显扩张、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绿色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趋势,世界各国掀起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这必将对南京实现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深刻影响,也为南京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为基、环保优先的方针,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着力强化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把南京打造成为生态空间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群众满意认可的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坚持五位一体,全面融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倒逼优化,科学施策;党政主导,社会参与。落实主体功能区划。优化疏解中心城区功能,重点开发建设副城和新城区,有效保护生态涵养区。构建生态安全体系。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生态廊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实施最严格的产业政策与节能环保标准。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都市农业,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建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实施控煤工程,强化重点产业节能,发展利用清洁能源,推进大气污染减排,实施水污染物减排,提高社会节能水平。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建设用地管控,加强长江岸线资源集约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规划衔接、实施重点工程、严格目标考核。
城市环境 布局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保护
于忠华
南京市环科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8
2013-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