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厚教授滋补肾阴学术思想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张炳厚教授认为肾为水火之脏,内育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张炳厚教授将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大类,认为补肾法在中医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张炳厚教授滋补肾阴学术思想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经验。张炳厚教授对肾及补肾法的认识,源于《内经》、仲景,法宗丹溪、景岳,并加以创新和发挥,形成了肾为先天之本,具有“精易耗,阴常虚”的特性。慢性肾脏病病以虚证居多,分为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一般肾无表证与实证,肾之热,属于阴虚之变,肾之实,属于阳虚之变,治疗上倡导“善补阳者必欲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以滋补肾阴为大法,无论肾阴虚,肾阳虚,均以熟地为君药,对于阴阳两虚者,要辨出以阴虚还是阳虚为主,治以滋阴助阳,并总结补肾八法,创制补肾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 滋补肾阴学术思想 临床应用 张炳厚
赵文景 蔡朕 张胜容 孟元 赵静 段昱方 陈洋子 沈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6-89
2016-0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