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操作思考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要求,虽然物理是一门比较理性的学科,但是学习的主体是人,人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存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不仅有体力和智力还有思想和情感的人,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和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是使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能有一个情感和态度上的转变或提高,最后达到价值观的升华。“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在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很多老师无法很好的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贴标签的痕迹非常严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概念的确比较抽象,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把它具体的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它成为可感知、可观察的教学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最需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已设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要去积极的关注与引导,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积极转化。初中物理的学习虽然是很理性的理科学习,但是学习的主体是人,需要火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融化冰冷的知识,让知识真正地为学生所用。
初中教育 物理学科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设计
柯敏得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382-385,391
2015-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