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肝脑变性一例报告
慢性肝病存在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肝性脑病,还包括获得性肝脑变性(Acquired hepatocerebral degeneration,AHCD)和肝性脊髓病.在肝硬化患者中AHCD的患病率在1%左右,与肝性脑病相反,AHCD慢性进展,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在临床中该病未引起重视,容易误诊误治.AHCD起病一般隐匿,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和小脑症状等。椎体外系症状多呈双侧对称出现,进展迅速,以动作性震颤更为常见。可出现肌阵挛、强直、构音障碍,亦可出现舞蹈手足徐动等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情感淡漠、嗜睡、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痴呆等。AHCD头颅磁共振有着特征性改变,主要为基底节区Tl高信号,特别苍白球明显,也见于豆状核、尾状核、中脑红核周围、齿状核。T2WI及FLAIR、头颅CT通常未见异常。血氨水平可正常或升高。诊断主要依赖于有慢性肝病史,临床出现椎体外系及神经精神症状,头颅磁共振显示基底节区T1高信号图像。AHCD主要与肝性脑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相鉴别。前者主要以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性格改变为主要特点,伴有特征性的扑翼样震颤,病理主要为弥漫性脑水肿。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但容易慢性反复发作。后者临床表现与典型AHCD相似,鉴别主要依靠有无铜代谢障碍及头颅MRI表现。肝豆状核变性往往血清铜蓝蛋白减少,血清铜及尿铜增加,头颅MRI显示脑干、齿状核长T1长T2信号与AHCD截然不同。本文患者慢性病程,有慢性肝病史,渐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头颅磁共振可见双侧豆状核、大脑脚T1高信号,广泛皮层FLAIR高信号,故诊断AHCD。AHCD药物治疗不理想,一旦怀疑本病,应积极控制肝脏原发疾病,早期肝移植可使多数患者的症状改善。临床医师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获得性肝脑变性 发病机制 头颅磁共振 临床诊断
徐鹏程 唐黎黎 汪耀 高宗良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国内会议
安徽芜湖
中文
402-404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