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三叉动脉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吻合口远端发育不良1例报道兼文献回顾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PTA)实为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TA)未能退化并持续存在所致,虽为永存原始前后循环间吻合动脉中最常见者,但仍属罕见,据报道发病率为0.06~0.6%,临床可无特异性表现或表现各异,多缺乏特异性,部分可合并其他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1959年,Saltzman据PPTA与BA的吻合特点,将其分为两类,Ⅰ型(胚胎性)和Ⅱ型(成人型),前者PPTA止于BA的小脑前下动脉和上动脉之间,为BA远端的“托管动脉”,PPTA近端BA及VAs基本存在不同程度发育不良,PCoMAs常缺如;后者PPTA止于BA的小脑上动脉开口远端,是BA远端的重要血供来源,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主要来自PComAs,近端BA及分支血供主要来自单侧或双侧VAs。本文患者,属I型。随着更多PPTA的报道,发现其尚存在其它变异,如止于同侧小脑上动脉、前下动脉或后下动脉,其成因据推测系LNAs在对应动脉发出处节段性未能汇聚、吻合所致,PPTA常合并脑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瘘、烟雾病、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及其他少见的动脉发育异常,如锁骨下动脉近端发育变异、椎动脉异常起源等;双侧PPTA及多对原始吻合动脉同时“永存”亦偶有报道;即便有PPTA合并ICA的狭窄、夹层、闭塞或先天性缺如等,也均发生于ICA与PPTA吻合口的近端,而本报道ICA发生于PPTA吻合口远端缺如,尚未见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实属罕见,推测为由于胚胎期的ICA与PTA共源自第一弓动脉,若最初PTA发育占优,致早期更多血流自弓动脉注入PTA,同期与PTA结合点的远端ICA血流刺激严重不足,引发PTA未能正常退化,且远端ICA先天性发育不良,最终出现本报道的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并存现象。
永存三叉动脉 颈内动脉吻合口远端发育不良 发病机制 临床诊疗
吕达平 阮怀军 柏亚 姚明 杨莹 位凯 陈玲 李鑫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安徽芜湖
中文
429-432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